
为和平而努力——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·帕赫油画作品展
展览汇集了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·帕赫生前于2015年至2019年创作的44幅油画作品,分为“南京痛苦的嘶吼”“帕赫眼中的南京”和“沟通中外的桥梁”三部分。通过法国艺术家对南京大屠杀这段人类记忆的跨国界传递,表达中法两国人民不忘历史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。

2023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
2023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主题为“文明互鉴,和平共建”。本次展览通过全球征集,共收到有效参赛作品7115件(组),分别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,通过视觉艺术的视野,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当代中国及国际社会对于和平问题的关注与认知,海报特征鲜明,具有较高的时代内涵、美学意义和社会价值。

永远的铭刻——抗战历史记忆版画展
《永远的铭刻——抗战历史记忆版画展》由中国美术馆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、金陵美术馆共同主办,江苏省美术馆支持。展览分为“铁蹄之下”“南京浩劫”“抗争到底”“万众一心”“记忆传承”,汇集了中国美术馆、江苏省美术馆、金陵美术馆和纪念馆所藏的版画作品,以及现当代创作的版画作品共141幅,展览将“抗战中的版画”与“版画中的抗战”相结合,既通过版画艺术展示伟大抗战精神,又体现版画艺术的薪火相传。

为了共同的记忆—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
展览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以5组核心文物藏品构成5个单元,分别为“南京血证:马吉影像”、“加害者镜头下的暴行:堀越文夫相册”、“被封存的老兵记忆:松冈环采访资料”、“向世界传播历史真相:西方媒体报道”、“拆穿南京大屠杀主犯的谎言:诺兰档案”。本次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和内容阐释,突出文物藏品所反映的历史观,反映文物的来源、流转、鉴定、研究和活化利用的过程,讲述文物背后国际友人后代、日本正义之士等群体共同守护历史记忆的故事。

宁在——南京·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
展览围绕习近平“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,受益而不觉,失之则难存”的和平论述,以讲述和平记忆、感知城市温度为主旨,用当代设计,呈现南京城市中诸多熟悉而无名的和平记忆载体。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等沉浸式感知,引导观众细嗅紫金草、轻抚留有弹孔的明城墙、鸟瞰当年的安全区边界、听闻儿童嬉戏在曾经的难民收容所上开辟的街心花园,发觉日常城市风景中蕴含的和平记忆,沉浸式感知和思考和平的美好与可贵。

2021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
和平、和睦、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。我们对历史心怀敬畏与良知,以全球通行的视觉媒介彰显和平价值,呈现中国与人类多样化文明共生共存、和而不同的图景。IPBP2021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主题为“共同体”。共同体,包含人、物、自然多重关系,连接心理空间、物理空间、社会空间、文化空间。

日军“慰安妇”制度罪行展
“慰安妇”是指日军发动侵略战争期间,被迫为日军提供性服务、充当性奴隶的女性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征了大量年轻女性充当性奴隶,建立了完备的“慰安妇”制度。中国和朝鲜半岛是日军“慰安妇”制度最大的受害国(地)。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“慰安妇”制度是践踏女性人权、违反国际人道法规、违反战争常规并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。

为什么是她——张纯如与《南京浩劫:被遗忘的大屠杀》
她生于美国的华人之家,却执着写出《南京浩劫——被遗忘的大屠杀》。这本书把南京大屠杀带入了西方视野,被称为“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”;连续14周名列《纽约时报》畅销书排行榜;再版10余次,印刷近100万册。
她就是著名作家——张纯如。

《时间证人——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艺术肖像摄影展》
那一年,日军入侵南京,夺走了他们的亲人,夺走了他们的家,他们的人生从此被改变……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。84年了,他们已从孩子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。84年了,身上的伤、心底的痛、深夜的噩梦,时不时泛起、绵延不绝……但他们说,要记住历史,不要记住仇恨!他们是时间的证人,他们是历史的证人。
